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
  • Видео 339
  • Просмотров 15 280 244
【AI for PI Workshop】與AI專家們對談:AI如何升級你的研究?從生物影像或影片出發
【AI for PI Workshop】與AI專家們對談:AI如何升級你的研究?從生物影像或影片出發
時間:2024年5月29日(星期三)下午2時
主講人:廖弘源特聘研究員兼所長(本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主持人:陳君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 (本院統計科學研究所)
本院 #AI合作社 於5月29日舉辦第二場工作坊,由植微所協辦,有別前次之人文歷史研究,本次以生命科學為主題,持續促成跨領域間的對話,營造#ai應用 的蓬勃氛圍。兩次活動廖俊智院長亦皆全程參與,足見院方對本議題之重視。
植微所提出以「生物影像或影片分析」為主題的需求,正是資訊所廖弘源所長的專長。廖所長於演講中指出世界首屈一指的即時物件偵測系統 #yolo ,其應用層面極廣,舉凡 #交通、#國防、#即時街景分析 外,也可應用於 #生醫 領域(如病原體偵測)、#動物行為研究 等,大幅縮短分析時程。
接著由植微所吳素幸所長及王中茹副研究員介紹近期AI應用於該所的研究,如吳亭穎老師的研究經初步優化後提高了正確率,除了在短時間內已有初步進展外,更期許能藉AI之力,解決生物學百年難解的問題。
本次並邀請學術處陳建璋處長、統計所楊欣洲所長,以及資訊所王建堯助研究員一同擔任與談人,亦針對生物影像可結合其他 #大數據 的應用,以及不同領域間要如何展開順暢的對話及溝通等議題,做出適切的說明及詮釋。
最後,廖院長總結AI應用的兩個面向:Analysis及Discovery。AI並非萬能,但可藉由AI做迅速且大量的「分析」,結合無可取代的基礎研究及人腦思考,來擴展及延伸研究的「發現」。
#人工智慧 #artificialintelligence #AI #...
Просмотров: 15 921

Видео

【AI for PI Workshop】與AI專家們對談:如何將AI導入你的研究?以人文歷史研究為例
Просмотров 21 тыс.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AI for PI Workshop】與AI專家們對談:如何將AI導入你的研究?以人文歷史研究為例 時間:2024年4月16日(星期二)下午2時 主講人:廖弘源特聘研究員兼所長(本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主持人:陳君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 (本院統計科學研究所) 本院結合 #AI應用 之相關研究蓬勃發展,廖俊智院長對此議題也相當重視,並積極鼓勵持續創新,決議成立 #AI合作社 ,即結合 #資訊科學研究所、 #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及 #統計科學研究所 的能量,建立統整資源、提供支援的單一窗口。 4 月 16 日下午,由AI合作社在本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舉辧首場研討會,由臺灣史研究所協辦,以 #人文歷史研究 為主題。由本院統計所陳君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主持,廖院長亦全程參與及交流。 資訊所廖弘源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以「如何將 AI導入你的研究?-以人文歷史研究為例」為題帶來生動有趣的演講,演講中提到...
小島大歷史-從考古學看臺灣 | 臧振華院士
Просмотров 100 тыс.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13年知識饗宴-王世杰院長科普講座「小島大歷史-從考古學看臺灣」 主講人:臧振華院士 (國立清華大學侯金堆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主持人:黃進興副院長 時 間:113年3月19日(星期二)晚上7時至8時30分 地 點:本院學術活動中心2樓第1會議室 演講摘要: #臺灣 在世界的地圖中是一個蕞爾小島,在世界的歷史中也被視為無足輕重。正如百年前,連橫在《#臺灣通史》序中所說:「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因此,在清朝之前「固無史也」。但是,從 #考古學 的視角來看,臺灣雖是一個小島,但是它的歷史,卻在人類的歷史中,曾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臺灣考古學者經過百多年的努力,所獲得的考古資料,不但為臺灣史的研究揭露了新的材料,也打開了寬廣的視野,因而瞭解到:臺灣的歷史,絕不僅是一個小島的歷史,更牽連到人類的大歷史。 #臺灣史 #歷史學 #人類學 #世界史
光學微影縮IC百萬倍 | 林本堅院士
Просмотров 26 тыс.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林本堅 #半導體 #浸潤式微影 #台積電 #電機工程學 111年知識饗宴-蔡元培院長科普講座「光學微影縮IC百萬倍」 主講人:林本堅院士 (國立清華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 主持人:周美吟副院長 時 間:111年1月11日(星期二)晚上7時至8時30分 地 點:本院學術活動中心2樓第1會議室 00:00:00 開場 00:04:12 演講 演講摘要: 80年代迄今,集體電路中半導體的最小尺寸從5 #微米 縮到5 #奈米,一共是1千倍,經過21個節點,從面積來算,集體電路縮小了整整一百萬倍。這麼高的倍數從何而來?增加鏡頭的孔徑只能縮約十倍,從縮短436奈米的波長到193只能縮到44%,兩種方法合併起來只能從5微米縮到114奈米。要縮到5奈米還需要很多別的方法。這場演講會介紹並解釋達到波長廿分之一尺寸的工具和方式。 講者簡介: 林本堅院士是國際知名的 #半導體 技術專...
第67次國內院士季會專題演講-主題/臺灣農業永續發展策略- 從新農業政策談起
Просмотров 8 тыс.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第67次國內院士季會專題演講 主題/臺灣農業永續發展策略- 從新農業政策談起 主講人:農業部陳駿季代理部長 主持人:施明哲院士 日期:2024/1/19 地點:本院學術活動中心2樓第1會議室 #農業永續 #臺灣農業 #農業議題 #永續發展
與光同行:『光』、『陰』如何左右植物 | 吳素幸特聘研究員
Просмотров 42 тыс.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故院長講座】系列演講 中研院112年知識饗宴-錢思亮院長科普講座 時間:2024年2月27日(星期二)下午7時 主講人:吳素幸特聘研究員兼所長(本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主持人:唐堂副院長 演講摘要: 2024 年 #知識饗宴錢思亮院長科普講座👩🏻‍🏫,邀請本院植微所所長 #吳素幸特聘研究員,帶領觀眾探索植物追尋光影的璀璨一生。 #植物 固著於其生長棲地,無法自由遷徙、趨吉避凶,所以需要更有效地解讀並回應多變的環境訊息,才能在各式各樣環境變化下維持韌性與可塑性。在眾多環境因子中,黑暗、照光、日夜週期的變化在植物的生長與發育上扮演了決定性的調控角色。   光線決定植物的一生,從種子的萌芽到最終的衰老,光線參與了每個階段,對植物的滋長與發展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對環境中黑暗與光照的正確解讀,除了啟動植物固碳的重要 務,也確保植物幼苗可以有最好的生長優勢,贏在起跑點。   光線也是幫助植...
在臺灣誕生的世界第一物件偵測系統-YOLOv4 及 YOLOv7 | 廖弘源特聘研究員
Просмотров 82 тыс.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故院長講座】系列演講 中研院112年知識饗宴-蔡元培院長科普講座 時間:2024年1月16日(星期二)下午7時 主講人:廖弘源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本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主持人:周美吟副院長 演講摘要: 2024 年 #知識饗宴蔡元培院長科普講座 邀請到本院資訊所所長 #廖弘源特聘研究員,為我們解析 #YOLOv4 和 #yolov7 如何研發設計、實際運作,為何能躍升為當前最快最準的 #ai #偵測技術? YOLO 物件偵測系統是「You Only Look Once」的簡稱,其中的 YOLOv4 和 YOLOv7,是由本院廖弘源特聘研究員、王建堯博士後研究員和國外學者共同研發。甫推出即獲得世界各地廣大迴響,讓臺灣科技站上世界舞台,在 #電腦視覺 領域發光發熱。 #故院長紀念講座 #物件偵測系統 #YOLOv4 #YOLOv7 #ObjectDetection 󠀠
2023 中研院院區開放及兒童科普日
Просмотров 2,3 тыс.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熱鬧回顧🎉 💡嘿,還記得中研院院區開放有多精彩嗎🤩? 💡2023 年除了 #院區開放,也第一次推出 #兒童科普日,連續兩個週末為大人小孩帶來專屬的科普之旅。從實驗室開箱、手作體驗,到主題豐富的展覽與科普講座📡,希望每個人都能享受知識,觸發好奇心! 💡用影片回憶當時的驚喜,別忘了今年10月,還要一起來中研院玩😊!
《要緊補遺檔》與雍正皇帝繼位之謎 | 陳熙遠研究員
Просмотров 73 тыс.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故院長講座】系列演講 中研院112年知識饗宴-胡適院長科普講座 時間:2023年12月12日(星期二)下午7時 講題:《要緊補遺檔》與雍正皇帝繼位之謎 主講人:陳熙遠研究員 (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主持人:黃進興副院長 演講摘要: 恰好就在三百年前(1723),雍正皇帝繼承大統。只不過康熙、雍正兩朝皇權的交接之際風譎雲詭,相關記錄又諱莫如深,以致疑雲重重,胡適之先生在其日記中便曾指出「此案為清朝第一大案,因史料湮沒,終無人作有統系的整理與考核。」若是從史料的運用而言,真正切題的核心史料的確相當有限。現存足以作為皇位繼承論證依據的官方文書,除了康熙皇帝的遺詔,以及雍正皇帝自我辯解的《大義覺迷錄》,就只有康熙、雍正兩朝的《實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自創所以來,即蒐購了原庋藏於宮廷內閣大庫的明清檔案,並隨著烽火的蔓延,幾經輾轉來到臺灣。筆者在整理這批檔案的過程中,發現一份《要緊補...
第66次國內院士季會專題演講-主題/中研院與大學攜手前行 共創臺灣學術研究的新格局
Просмотров 643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主題/中研院與大學攜手前行 共創臺灣學術研究的新格局 主講人:本院學術諮詢總會邱繼輝執行秘書 主持人:王寳貫院士 日期:2023/9/15 地點:本院學術活動中心2樓第1會議室 #高教人才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 #TIGP-X #中研學者計畫 #南部院區
免疫世界的探索:從捍衛戰士到青春回復|司徒惠康院士
Просмотров 19 тыс.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故院長講座】系列演講 #免疫系統 #捍衛戰士 中研院112年知識饗宴-吳大猷院長科普講座 時間:2023年9月19日(星期二)下午7時 講題:「免疫世界的探索:從捍衛戰士到青春回復」 主講人:司徒惠康院士(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主持人:彭信坤秘書長 演講摘要: 免疫系統是人體中非常神奇的保衛系統,人類經過很長時間的演化在體內建構了組織非常複雜、分工非常精巧的免疫系統,負責抵禦及清除人類在生活周遭中所遇到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無奇不有的致病原。這個防衛的機制從胎兒還在母體子宮中就開始啟動,且一直運作到生命的盡頭;當人體免疫系統發展不健全或者防禦的系統遭到阻礙時就會遭遇各式各樣不同的感染疾病,甚至會有嚴重生命的威脅。人體完整的免疫系統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我們稱為先天性免疫系統(innate immunity)或者通用性的免疫系統;第二個層面我們稱之為後天性免疫系統(adaptive ...
支持淨零科技 縮短減碳距離!
Просмотров 1,6 тыс.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除了節能減碳愛地球,我們還能做什麼? 邁向 #2050淨零排放 ,#低碳電力 、 #零碳電力 至關重要。 💡中研院提出4款 #減碳發電 新技術 ⚡ 去碳燃氫 0:40 ⚡ 高效太陽光電系統 1:00 ⚡ 地熱 1:21 ⚡ 海洋能 1:34 這些都來自中研院提出的《 #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呼籲儘速研發 #淨零新科技 ,為人類福祉盡一分力。💪 響應 #淨零排放,臺灣不會置身事外! 📖《研之有物》訪談報導 📖 👉去碳燃氫技術:為淨零的未來撐出改變的機會! research.sinica.edu.tw/methane-pyrolysis-yang-yuan-chen/ 👉想像 30 年後的生活!臺灣的淨零轉型之路該怎麼走? research.sinica.edu.tw/net-zero-2050/ 👉用電子來減少二氧化碳?先在奈米光觸媒裡面走個 Z 字吧! research.s...
跨縣市科普演講「中研講堂」澎湖場花絮
Просмотров 407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跨縣市科普演講「中研講堂」澎湖場🌊 時間:112年9月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至12時 地點:澎湖馬公高中活動中心 主持人:本院廖俊智院長 📌海洋動物的前世今生-探究脊椎動物的演化起源 | 本院細生所游智凱研究員 ruclips.net/video/uU9SazrgPv0/видео.html 📌潔淨發電機-黑潮 | 本院環變中心吳朝榮研究員 ruclips.net/video/eu3Tte7o5Pk/видео.html
潔淨發電機-黑潮 | 吳朝榮研究員(中研講堂)
Просмотров 2,3 тыс.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潔淨發電機-黑潮 | 吳朝榮研究員(中研講堂)
海洋動物的前世今生-探究脊椎動物的演化起源 | 游智凱研究員(中研講堂)
Просмотров 3,1 тыс.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海洋動物的前世今生-探究脊椎動物的演化起源 | 游智凱研究員(中研講堂)
跨縣市科普演講「中研講堂」桃園場花絮
Просмотров 866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跨縣市科普演講「中研講堂」桃園場花絮
AI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何培養文理兼具的未來人才!| 蔡宗翰研究員(中研講堂)
Просмотров 11 тыс.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I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何培養文理兼具的未來人才!| 蔡宗翰研究員(中研講堂)
你跟上了嗎?今天就懂ChatGPT!| 古倫維研究員(中研講堂)
Просмотров 13 тыс.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跟上了嗎?今天就懂ChatGPT!| 古倫維研究員(中研講堂)
第65次國內院士季會專題演講-主題/臺灣能源與產業淨零轉型
Просмотров 1,6 тыс.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第65次國內院士季會專題演講-主題/臺灣能源與產業淨零轉型
「淨零碳排的挑戰與契機」人工光合作用之我見 | 林麗瓊院士
Просмотров 8 тыс.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淨零碳排的挑戰與契機」人工光合作用之我見 | 林麗瓊院士
第64次國內院士季會專題演講-主題/地域的人文。時代的地景-從戰後到當代的台灣建築
Просмотров 3,1 тыс.Год назад
第64次國內院士季會專題演講-主題/地域的人文。時代的地景-從戰後到當代的台灣建築
難民故事:權利、自由與尊嚴 | 王智明副研究員
Просмотров 4,9 тыс.Год назад
難民故事:權利、自由與尊嚴 | 王智明副研究員
「多義性」與如何現代 ──二十世紀初漢字轉型的思考 | 鄭毓瑜院士
Просмотров 4,2 тыс.Год назад
「多義性」與如何現代 ──二十世紀初漢字轉型的思考 | 鄭毓瑜院士
「中研講堂」金門場活動花絮
Просмотров 778Год назад
「中研講堂」金門場活動花絮
歷史學與犯罪學的相遇:19世紀中葉竊盜犯罪的分析 | 巫仁恕研究員
Просмотров 22 тыс.Год назад
歷史學與犯罪學的相遇:19世紀中葉竊盜犯罪的分析 | 巫仁恕研究員
「中研講堂」宜蘭場活動花絮
Просмотров 914Год назад
「中研講堂」宜蘭場活動花絮
2022年新科院士-何德仲院士(Teh Chung Ho)/Ultra deep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Diesel: A Tale of Two Catalysts
Просмотров 4,8 тыс.Год назад
2022年新科院士-何德仲院士(Teh Chung Ho)/Ultra deep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Diesel: A Tale of Two Catalysts
2022年新科院士-盧志遠院士/產業應用物理的典範-半導體IC技術之峰迴路轉
Просмотров 25 тыс.Год назад
2022年新科院士-盧志遠院士/產業應用物理的典範-半導體IC技術之峰迴路轉
2022年新科院士-王寳貫院士/雷爆:頂上物理和動力及其全球衝擊
Просмотров 3,3 тыс.Год назад
2022年新科院士-王寳貫院士/雷爆:頂上物理和動力及其全球衝擊
Introduction to Academia Sinica 2022 (English Version)
Просмотров 3,9 тыс.Год назад
Introduction to Academia Sinica 2022 (English Version)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benc7910
    @benc7910 2 дня назад

    最後提問的發問者 聽起來都對深度學習沒啥概念 問一些低層次問題,滿可惜的

  • @johnlin9857
    @johnlin9857 3 дня назад

    東寧王國的國旗是紅藍旗,紅1/3,藍2/3。 ?

  • @johnlin9857
    @johnlin9857 3 дня назад

    1672年英台簽訂通商條約,1670年的英台臨時通商協定規定,英國人必須派一名鐵匠在台灣製造槍砲,同時派駐二名砲手為鄭經服務,參考資料 : 駱芬美著,被誤解的台灣史1553-1860。

  • @veralin4287
    @veralin4287 4 дня назад

    非常酷的跨領域合作耶 🎉 感謝分享!! 我想討論的是:當我們透過 ai 幫助還原案發記憶,是不是也有很大竄改當事人自傳記憶的風險?錯的印象透過 ai 幫助再固化,就會愈來愈偏頗,而冤案常常是因為一連串的錯誤發生…,這要如何避免呢?

  • @lmvcnn
    @lmvcnn 4 дня назад

    素食主义者了解植物如此智慧和努力之后陷入沉思,思考如何光合作用或者吃空气和水活着。

  • @gordonxu2493
    @gordonxu2493 6 дней назад

    你先把国民党蒋介石跟杜月笙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再说吧这只是其中之一。蒋介石或者国民党只是为了政权。

  • @BNADENG
    @BNADENG 6 дней назад

    要说大陆统台的出发点是,台湾岛屿 的归属权,你证明和大陆不是一个人种意义不大,哪有人非认为和你们一个人种?我们大陆人和你一个人种又有啥好处?所以,意义不大。你们离开台湾地域即可,至于这么多代的乱砍乱伐乱建,我们再研究咋治你人的罪那是后话。对你这种谈人种的没必要给你说那么多。

  • @china_tradition_dress
    @china_tradition_dress 6 дней назад

    这也能出,垃圾呀

  • @user-xv4he4mt4x
    @user-xv4he4mt4x 6 дней назад

    1:37:42 連「Try看看」這種鬼話都出來了, 好好說中文很難嗎?

  • @user-xv4he4mt4x
    @user-xv4he4mt4x 6 дней назад

    又臭又長😢

  • @user-xv4he4mt4x
    @user-xv4he4mt4x 6 дней назад

    身為一個研究院,聲音能錄成那麼糟糕也真是不簡單了,我媽拿手機錄音都還比你好聽

  • @user-ok5vc4yx9i
    @user-ok5vc4yx9i 7 дней назад

    福建的生活文化、閩南語、 媽祖也是從台灣傳國去的

  • @user-ok5vc4yx9i
    @user-ok5vc4yx9i 7 дней назад

    原始人從非洲空降到台灣,再從台灣散播到東南亞,南太平洋。 台灣民族太偉大了。

  • @busong-rz3sc
    @busong-rz3sc 7 дней назад

    臧这个姓氏是齐国姓氏

  • @whereHQC
    @whereHQC 7 дней назад

    3維空間的問題,怎麼會用2維線性的解決問題的思維呢?

  • @ShawnYang-1999
    @ShawnYang-1999 7 дней назад

    还只是深度学习层次,现在都进化到通用模型专用化了

  • @user-od5gb5cj2q
    @user-od5gb5cj2q 7 дней назад

    台灣真的要感謝你們

  • @barneswong4515
    @barneswong4515 9 дней назад

    一帶一路,不是具體表現嗎? 只不過自己發現不够強大,就說同美國各自統領世界一半。最後,滲透美國,改變美國,共產黨的黨性統治全世界。

  • @barneswong4515
    @barneswong4515 9 дней назад

    最關鍵是不能深入認識共產黨,歐美同樣是! 近年認識多了一點。 共產黨就是消滅私有財產,不用人性,只有黨性,服從黨,統治全人類。人類命運共同體,

  • @LongLi-zt1ec
    @LongLi-zt1ec 9 дней назад

    屁话 无聊

  • @user-ok5vc4yx9i
    @user-ok5vc4yx9i 9 дней назад

    福建廈門說的閩南語也是從台灣傳過去的!

  • @user-cj3im9qo9e
    @user-cj3im9qo9e 9 дней назад

    中華民國是1949年在台灣建國!人類從非洲坐飛機到台灣,再從台灣散播到東南亞、南太平洋!台灣民族太偉大了!

  • @tobedoubtrootstem6573
    @tobedoubtrootstem6573 11 дней назад

    哪里可以有PPT

  • @tw185930
    @tw185930 12 дней назад

    很棒的演講

  • @user-et1gg3jl1x
    @user-et1gg3jl1x 12 дней назад

    看看對岸農業部甚麼作的,想想台灣只會耍嘴皮子

  • @kurich88
    @kurich88 13 дней назад

    從統計學看民主政治 以財富分配而言,多數人是貧窮的 從統計學常態分布而言 多數人智商不到120,49.9%的人不到100 所以直接民主就是一大群又窮又笨的人選出國家領導人

  • @maruwoo1315
    @maruwoo1315 13 дней назад

    學習到非常多,文字識別在LINE的功能中也有。

  • @tigerlai9083
    @tigerlai9083 13 дней назад

    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抗日戰爭後續中華民國腐敗的貧窮被列強入侵蔣介石政府官員私下﹑經常和日本東京談判派在香港特史談論怎樣消滅新四軍八路軍隊伍!蔣介石政府官員講話國共兩黨抗日戰爭不分南北老幼同抗日戰爭!實際就利用戰場情報通知日軍司令官借日軍削弱中國共產黨新四軍八路軍隊伍陰謀!可是:中國共產黨新四軍八路軍隊伍戰場係游擊隊戰爭!對蔣介石政府官員的陰謀情報日軍司令官借日軍削弱中國共產黨新四軍八路軍隊伍所謂情報陰謀次次落空!中國共產黨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把一盤散沙腐敗中國貧窮舊社會被外國列強入侵外蒙古分裂出外租界列強橫行的半個亡國奴隸中國解放出來!新中國1949-2024年被外國列強制裁工業,中國共產黨新貧困中國剛剛解放七勞八傷的虛弱中國,靠移公移山精神建設好有飯食,列強通通被趕走出中國!自己才好可韜光養晦努力發展70年螺絲釘都無建設新中國智能AI高鐵﹑磁懸浮列車領先世界﹑中國男孩子富二﹑三代大學生外國娶妻改良混血兒寶寶。你身為文化人,不可胡說八道要有社會主義責任感!阳光.正能量教育年輕人們!

  • @arnoldlai2984
    @arnoldlai2984 15 дней назад

    給:廖弘源 所長。 主旨:我有如下兩項請求:(a)請供應YOLO v.7會使用到的algorithms 數學運算式(計算式、函數式、Neural Netwok的運算式、API……)。(b)請告知解釋說明這些algorithms 數學運算式裏之運算參數、係數等的《物理意義》。 說明:(1)於1977年,您進入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我則自成功大學物理系畢業。 (2)我建議您如下:(a)在口出<AI>時,應該說出完整之這個詞《AI運算》。(b)您說要科普化地闡明AI,但至終皆未科普化《AI化(AI procedures) 》是啥嘛碗糕。請您科普化闡述如下的反應方程式:《5G專網+AI運算--->>>IoT》。 上述反應方程式科普化後,您就可要求您中研院同事們在您已製做完畢之 [AI模型] 的格子內填入所有權屬於她他們之《domain knowledge 》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即可!

  • @user-wt7wp4wu9i
    @user-wt7wp4wu9i 15 дней назад

    台灣水蛭.....都養在中央研究院嗎?? 小隻養到老 !

  • @AuggieHung
    @AuggieHung 16 дней назад

    陳建仁副總統是值得令人敬佩的

  • @wvwnwwvnvwvnwvnw
    @wvwnwwvnvwvnwvnw 16 дней назад

    感覺還在大海撈針、從苗頭到目的仍不明所以....

  • @nianshao4322
    @nianshao4322 17 дней назад

    我是谁?虽然台湾人类史很长,但早期人类与今天的台湾人关系不大,即使他们的基因汇入了今天台湾人的基因“大河”,占比也是微乎其微,今天的台湾人基因应该主要是中国大陆占主流,也有少部分日本,或许有荷兰,希望不要被所谓的五千年历史带偏了,认为自己是台湾古人的后裔。

  • @coolwithin
    @coolwithin 17 дней назад

    南岛寻根辣,太棒辣

  • @zhz8240
    @zhz8240 18 дней назад

    你也太行了。毛主席从来没有感谢日本的侵略。你靠一个谣言做了2个小时的节目

  • @vincentchow6424
    @vincentchow6424 20 дней назад

    感謝日本?咪玩啦,就算没有日本的侵畧,貪腐及不理人民的民生的國民黨注定失敗,幸好共產黨統一中國,否則中國祇能是美國的傀儡!

  • @BaforLiOA
    @BaforLiOA 20 дней назад

    學到很多

  • @user-tk6mo9jl5r
    @user-tk6mo9jl5r 20 дней назад

    全世界台灣這個叫環保資源回收發展電腦沒比人老還要聰明啊

  • @user-tk6mo9jl5r
    @user-tk6mo9jl5r 20 дней назад

    全世界台灣女剛剛也看過每天都有看過我整理很快這個叫做環保資源回收發展

  • @laviefu0630
    @laviefu0630 20 дней назад

    1:25:50 資訊科學研究所王建堯助研究員:「不同領域的人,所知的知識完全不同。所以在做跨領域的合作時,很重要的是『如何清楚定義問題』,讓對方的領域也可以瞭解。有了這個瞭解,就可以把對方的領域的問題轉換到我方的領域,有個解法可以幫助。如此就可以找到最快的solution。」 1:35:50 資訊科學研究所廖弘源所長:「不同領域之間最大的gap,是描述問題的方法。通常我要把很難的事情講清楚(演講)前(講給九十八歲的母親聽),就要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不懂的人聽得懂。試著想辦法用最簡單的方法,把問題描述清楚。」

  • @laviefu0630
    @laviefu0630 20 дней назад

    1:30:00 中央研究院 廖院長 總結,聽到賺到。

  • @Tshirt-shop888
    @Tshirt-shop888 20 дней назад

    我在想,既然台湾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了,那是不是应该把这些当年送过去的中国的文物文件送回来

  • @laviefu0630
    @laviefu0630 21 день назад

    39:35 植微所王中茹老師〈減數分裂時染色體如何重組?〉 合作前進的關鍵: AI 與生物學者的來回討論溝通to align terms and share domain knowledge 1. 定義問題(Define Problem) 2. 建立資料集(Build Dataset) 3. 訓練模型(Train Model) 4. 得到大量information,建立新的 hypothesis,設計下一步實驗證明 Identifying/validating possible recombination intermediates has been challenging 百年挑戰:重組中間體的辨識與鑑定

  • @user-oq2du2yd9j
    @user-oq2du2yd9j 25 дней назад

    老蒋的极端民族主义情节源于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的洗脑,把东北割让给斯大林换毛的人头,依然可以得汉地十八省。

  • @user-ew3dq5vn6r
    @user-ew3dq5vn6r 26 дней назад

    這个人一點中國天文都不懂,這智商堪慮…

  • @TarasSemans
    @TarasSemans 28 дней назад

    和平 统一,反对台独,没有美国,世界更加美好。

  • @VPhan128
    @VPhan128 29 дней назад

    废話

  • @misterenter-iz7rz
    @misterenter-iz7rz Месяц назад

    胡適之 是本名, 二哥改的。 後蒞省了,之字做筆名胡適寫文章, 因為怕落選,被人知,報考賠款留學,用胡適這個名字,所以筆名反成了正式名字。 所以根本不存在 胡適,字適之這回事。 但約定俗成,胡適生前並未有更正。

  • @misterenter-iz7rz
    @misterenter-iz7rz Месяц назад

    [焉知我是情聖] 這句歌詞最合說胡適。

  • @shadowchaser19816
    @shadowchaser19816 Месяц назад

    院士 讚 👍❤️💪🙏